9073-60-3
中文名称
β-内酰胺酶
英文名称
β-LactaMase
CAS
9073-60-3
更新日期
2025/05/21 15:10:09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万古霉素酶β-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液体
Β-内酰胺酶
酶水解乳清蛋白
Β-内酰胺酶 I
金属Β-内酰胺酶
肝素酶I(冻干)
Β-内酰胺酶 I
BETA-内酰胺酶
英文别名
cefinaseB-LACTAMASE
Β-LACTAMASE
Cefotaximase
Cefuroximase
beta-lactamas
Carbapenemase
Ceftazidimase
Ceftazimidase
Cephamycinase
所属类别
生物化工:酶及辅酶类物理化学性质
沸点55 °C
储存条件2-8°C
溶解度25 mM phosphate buffer, pH 7.0: 2.5mg/mL
methanol: 50mg/mL
methanol: 50mg/mL
形态powder
颜色白色
生物来源bacterial (Enterobacter cloacae)
水溶解性sterile distilled water: soluble
Merck7093
Specific Activity6-18units/mg protein (using benzylpenicillin)
常见问题列表
概述
能裂解青毒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使它们灭活的水解酶,称为β-内酰胺酶。以青霉素为底物的称为青霉素酶,以头孢菌素作为底物的称头孢菌素酶。根据β-内酰胺酶的基质特异性,可大致分为青霉素酶、头孢菌毒酶、肟型头孢菌素酶三类。青霉素酶易于分解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酶对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活性较高,肟型头胞菌素酶则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都有分解作用,特别更易予分解肟型头孢菌素。产生青霉素酶的遗传因子,主要基点在胞质体DNA上,而产生头孢菌素酶和肟型头孢菌素的遗传因子,则大都在宿主染色体上。青霉素酶从其基特异性或酶的生化性状上的特点,又可分为5种类型(即青霉素酶Ⅰ、Ⅱ、Ⅲ、Ⅳ、Ⅴ型)。头孢菌素酶和肟型头孢菌素酶属于菌株特有的酶,上述这些酶的精制品、用兔做免疫试验均可得到抗体。然而,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在各自特有的免疫学方面,却无相互交叉的现象。功能
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有水解和非水解两种方式[4]。大多数β-内酰胺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一个纵行沟状结构,该结构疏松易弯曲,利于底物的结合。抗生素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碳可以不可逆的结合在该活性位点处的丝氨酸上,使抗生素β-内酰胺环解开,造成抗生素降解,避免抗生素的检出。另外一些抗生素如金属酶,它们是利用二价金属离子与组氨酸或半胱氨酸结合,并与抗生素羰基中的酰胺键相互作用,抑制抗生素发挥作用,避免抗生素的检出。目前国际上研究比较活跃的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副作用
全身损害,其中最突出的是过敏性休克(共66例),其他损害依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