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EBFP2 蛋白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蓝色荧光标记物,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该蛋白源自水母 Aequorea victoria 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突变体,通过特定突变(I128V/V150I/D155V/V224R)优化,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和光稳定性。EBFP2 的分子量约为 26.9 kDa,为单体形式,快速成熟,具有中等酸敏感性。其激发波长为 383nm,发射波长为 447nm,荧光亮度高,适用于多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
产品优势
高亮度荧光:提供更强的荧光信号,增强成像清晰度。
低背景噪声:减少非特异性荧光干扰,提高实验灵敏度。
优异光稳定性:光漂白半衰期长(如 55 秒至 1080 秒,视实验条件而定),适合长时间成像。
快速成熟:单体形式,快速表达,适合动态研究。
产品规格
属性
详情
形式
液体
浓度
1 mg/mL
缓冲液
PBS(pH 7.4),含 50% 甘油
包装规格
10 μg、50 μg
储存条件
-20℃ 避光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分子量
约 26.9 kDa
纯度
≥95%(SDS-PAGE 检测)
激发/发射波长
383nm / 447nm
应用领域
细胞成像:用于活细胞或固定细胞的荧光显微成像,追踪细胞内动态过程。
蛋白质定位:作为融合标签,研究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分析:监测基因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
流式细胞术:用于细胞分选和荧光强度分析。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轻柔混匀,避免剧烈振荡以保护蛋白活性。
实验过程中避免强光暴露,以防止荧光漂白。
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环境光线适当,优化荧光显微镜设置。
长期储存于 -20℃,短期使用可置于 4℃(2-3 周内)。
背景信息EBFP2 是从 EBFP1.2 进一步优化的蓝色荧光蛋白,2007 年首次报道(FPbase - EBFP2)。其改进包括更高的量子产率和光稳定性,克服了早期蓝色荧光蛋白(如 EBFP)的亮度低和快速光漂白的局限性。研究表明,EBFP2 在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良好,亮度显著提升(Nature Biotechnology, 2006)。其单体性质使其适合作为融合标签,避免多聚体引起的干扰。
实验优化建议
荧光显微镜设置:使用适当的滤光片(激发 360-400nm,发射 430-460nm)以最大化信号。
光漂白预防:降低激光强度或使用抗光漂白剂(如 Trolox)。
细胞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中,EBFP2 的表达效率高于 EBFP,亮度可提升 3.7 倍(PubMed, 2007)。
常见问题解答
EBFP2 与其他荧光蛋白的区别?EBFP2 相较于 GFP 具有独特的蓝色荧光,适合多色成像实验。与 mTagBFP2 相比,EBFP2 的光稳定性略逊,但在特定条件下(如低功率 LED 成像)表现优异。
如何选择包装规格?10 μg 适合小规模实验,50 μg 适用于高通量或多次实验。
相关研究EBFP2 已广泛用于多色神经成像(如 C. elegans、斑马鱼和鼠标),与 mTagBFP2 等其他蓝色荧光蛋白对比验证其性能(Scientific Reports, 2022)。其在蛋白质定位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了其价值。
杭州珲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