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性状
细胞名称 |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 |
来源 | 小鼠骨髓细胞经M-CSF诱导分化而成 |
类型 | 原代细胞 / Primary Cells |
生长方式 | 贴壁生长(Adherent) |
分子特征 | 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如F4/80、CD11b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专用完全培养基,37°C,5% CO₂ |
冻存条件 | 90%FBS + 10%DMSO |
2. 细胞简介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Mouse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是由健康小鼠骨髓细胞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体外诱导分化而成的高纯度巨噬细胞群体。该细胞类型在形态学上多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具有丰富的胞质、较大的细胞核及较强的吞噬能力。BMMs在免疫应答、炎症调节、病原清除、组织修复等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研究巨噬细胞生物学、免疫信号通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常用模型。在培养过程中,BMMs通常表现为贴壁生长,随着分化程度加深,细胞会形成致密的单层结构。由于来源可控、分化条件标准化,BMMs在免疫学、肿瘤学、传染病学以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科研与应用领域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在多个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免疫反应与炎症机制研究:用于解析巨噬细胞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分泌、抗原提呈及病原清除机制。
• 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调节作用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力。
• 病原体感染模型:作为研究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 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用于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巨噬细胞的致病机制。
• 药物筛选与功能评估:用于检测新型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及抗肿瘤药物的活性与安全性。
4. 推荐实验方案
制备BMMs时,通常从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经PBS冲洗后置于培养瓶中,加入含有M-CSF的专用完全培养基,在37°C、5% CO₂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应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并补充M-CSF以维持分化环境。经过5–7天培养后,大部分细胞会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表现为形态均一且强贴壁性。在功能实验中,BMMs可用于吞噬实验(如荧光标记微球或细菌吞噬)、细胞因子检测(ELISA、qPCR)、免疫荧光染色及信号通路分析。实验操作需保持无菌条件,避免支原体污染,并在实验前确认细胞活性和分化状态。
5. 技术与性能优势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具备以下技术与性能优势:
• 高纯度:在M-CSF诱导条件下可获得接近100%纯度的巨噬细胞群体。
• 功能稳定:在体外维持较长时间的吞噬与免疫应答能力,适合多类型功能学实验。
• 来源可控: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品系、性别和年龄的小鼠制备BMMs,以满足个性化研究需求。
• 易于操作:分离与培养方法成熟,重复性高,适合大规模实验。
• 模型广泛:可模拟多种疾病的巨噬细胞状态,包括炎症、肿瘤及感染环境。
• 数据可比性高:由于来源与分化条件标准化,便于不同实验间结果比较与整合。
6. 结论与前景展望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是研究免疫反应、炎症机制及病原体感染的重要工具,其来源可控、功能稳定、实验操作成熟,使其在免疫学、肿瘤学和感染病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未来,结合转录组测序、单细胞分析及基因编辑等技术,BMMs将为解析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功能可塑性以及疾病相关性提供更深层次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与三维培养、类器官模型和体内疾病模型结合,BMMs有望在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及精准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字: 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小鼠BMMs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
青旗(上海)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依托本地高校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研发、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平台,公司在标准化细胞库建立及细胞药物前端模型方面成果显著。我们秉承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以对科研的高度严谨,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广大生物医学科研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