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名称
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Mouse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MB49)
来源
C57BL/6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
类型
膀胱癌细胞系 /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生长方式
贴壁生长(Adherent)
分子特征
表达膀胱癌相关标志物,如CK7、CK20、E-cadherin,具有较强增殖能力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专用完全培养基,37°C,5% CO₂
冻存条件
90%FBS + 10%DMSO
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Mouse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MB49)来源于C57BL/6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在免疫学和肿瘤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同系移植瘤模型细胞系。MB49细胞呈贴壁生长,形态多为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核较大、核质比例高,染色质分布均匀并可见明显核仁。该细胞系具有较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表达膀胱癌相关分子标志物如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E-cadherin等,并在体内外均表现出高度肿瘤形成能力。MB49细胞在免疫原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中形成肿瘤,从而成为研究膀胱癌免疫治疗(如BCG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经典模型。该细胞系还常用于分析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机制以及药物敏感性,为膀胱癌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提供了重要支持。
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在多个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膀胱癌发病机制研究:用于探索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及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肿瘤免疫学研究:由于MB49能够在免疫完整的小鼠中成瘤,常被用于评估BCG治疗、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疗法的效果。• 药物筛选与耐药机制:作为体外及体内药效评价的标准膀胱癌模型,用于筛选新型化疗药物及检测耐药机制。• 肿瘤微环境研究:适合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及血管生成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转化医学:为新型治疗策略(如纳米药物递送、基因治疗)提供验证平台。• 联合疗法探索:用于评估放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果及潜在机制。
MB49细胞培养需使用专用完全培养基,在37°C、5% CO₂条件下贴壁培养。在体外实验中,可利用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评估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在免疫治疗研究中,可将MB49细胞皮下或膀胱壁内注射至C57BL/6小鼠体内,以建立同系移植瘤模型,用于BCG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或其他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估。药物筛选实验中,可使用CCK-8、MTT等方法检测细胞活性,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率。在肿瘤微环境研究中,MB49细胞可与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共培养,以模拟体内环境并分析相互作用机制。整个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并保持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以保证实验可重复性。
MB49细胞的技术与性能优势包括:• 同系移植优势:可在免疫完整的小鼠中成瘤,适用于免疫治疗研究。• 高增殖性与肿瘤形成能力:体内外均表现出快速的生长速度和较强的侵袭性。• 生物学特征稳定:在长期传代中保持形态学和分子标志物表达的稳定性。• 实验模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的药物、免疫及联合治疗研究,文献数据丰富。• 多应用场景:可用于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免疫治疗、微环境研究等多个方向。• 高可重复性:标准化培养与动物建模流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与可重复性。
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作为免疫学与肿瘤学研究的重要模型,凭借其在免疫完整宿主中的成瘤能力及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在膀胱癌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未来,结合单细胞测序、免疫组化及多组学分析,可更全面地揭示膀胱癌的免疫微环境变化及免疫逃逸机制。此外,通过基因编辑、三维培养及类器官技术,可进一步提升MB49模型的临床相关性,为膀胱癌精准治疗、免疫联合疗法及个性化医疗策略的研发提供坚实基础。随着免疫治疗及新型药物的发展,MB49细胞在膀胱癌研究中的应用将持续拓展,为推动膀胱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作出重要贡献。
青旗(上海)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