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性状
细胞名称
兔肺大动脉内皮细胞 (Rabbit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RPAECs)
来源
兔肺大动脉内膜组织
类型
内皮细胞
生长方式
贴壁生长,呈铺路石样或梭形
分子特征
表达CD31、vWF、VE-Cadherin等内皮细胞标志物
功能
用于肺血管生理、肺动脉高压及心肺疾病研究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专用完全培养基,37°C,5% CO₂
冻存条件
90%FBS + 10%DMSO
2. 细胞简介
兔肺大动脉内皮细胞(Rabbit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RPAECs)来源于兔肺动脉内膜,是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稳态的关键细胞群体。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呈铺路石样或梭形形态,能够形成紧密连接并参与血管屏障的维持。在分子特征方面,RPAECs高表达CD31、vWF和VE-Cadherin等典型内皮细胞标志物,具备调节血管通透性、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及响应血流剪切力的功能。作为肺动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PAECs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3. 科研与应用领域
(1)肺动脉高压研究:RPAECs是探索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与药物干预的重要实验模型。(2)心肺疾病机制研究:用于研究内皮功能障碍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3)血管生成与通透性研究:可用于研究血管生成机制及药物对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4)炎症与免疫反应研究:应用于研究炎症因子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5)药物筛选与毒理学:作为体外模型,用于评估抗高压药物、抗炎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效果。
4. 推荐实验方案
(1)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检测CD31、vWF、VE-Cadherin等标志物,确认其内皮特性。(2)管腔形成实验:利用Matrigel检测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3)通透性检测:通过跨上皮电阻(TEER)或荧光分子通透实验评估屏障功能。(4)炎症刺激实验:检测TNF-α、IL-1β等因子对RPAECs功能的影响。(5)药物处理实验:评估不同药物对RPAECs增殖、凋亡及功能状态的影响。
5. 技术与性能优势
兔肺大动脉内皮细胞(Rabbit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RPAECs)在科研中具备显著优势。首先,来源明确,分离与培养方法成熟,能够稳定维持内皮细胞特性。其次,兔作为常用实验动物,其肺动脉结构和生理特征与人类相似,使研究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此外,RPAECs对血流剪切力、炎症因子和药物处理反应敏感,适合多类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因此,RPAECs不仅适合基础研究,也在临床前研究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
6. 结论与前景展望
兔肺大动脉内皮细胞作为研究肺动脉功能与疾病的重要实验模型,在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肺疾病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未来,结合单细胞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和类器官技术,RPAECs有望进一步揭示内皮功能障碍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该细胞在新型药物开发、再生医学及个体化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综上,兔肺大动脉内皮细胞不仅是基础科研的重要工具,也将在临床前研究与应用中发挥更大价值。
青旗(上海)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