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存在于印度乌头(Aconitum ferox Wall. ex Ser.)等乌头属植物中,是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中用于镇痛、抗炎的草药成分之一。国内部分乌头属植物(如川乌、草乌)也可能含微量印乌头碱。
印乌头碱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核心结构为乌头烷(Aconitane)骨架,含多个甲氧基、羟基和酯基:
8-乙酰基 + 14-苯甲酰基:双酯基结构是其毒性的关键(与乌头碱类似)。
1α,6α,16α-三甲氧基:甲氧基取代位置影响生物利用度和毒性。
3α-羟基 + 4,5α-环氧基:环氧基团增强与钠离子通道的结合能力。
镇痛:通过抑制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等),阻断动作电位传导,产生局部麻醉和中枢镇痛效果(强度接近乌头碱)。
抗炎: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抗风湿:传统用于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痉挛。
印乌头碱是剧毒生物碱,毒性强度与乌头碱(Aconitine)相当,口服0.1-0.2mg即可中毒,1-2mg可致死。毒性机制主要为:
神经毒性:结合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延长通道开放时间,导致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引发麻木、抽搐、呼吸麻痹。
心脏毒性:干扰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主要致死原因。
消化系统: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引发胃肠道出血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