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ECV304 cells)最初被认为来源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因此在早期研究中常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然而,后续基因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ECV304 实际为人膀胱癌细胞 T24 的衍生株,因其具备部分内皮细胞特征(如表达 vWF、呈铺路石样排列)而被广泛用于内皮相关研究。尽管存在来源争议,ECV304 在血管生成、内皮功能评价及药物作用实验中仍有较高应用价值。
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 在科研中的典型应用包括:
血管生成研究:用于研究血管新生、内皮细胞迁移与管腔形成机制。
药物筛选与毒理学研究: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或抗肿瘤药物对内皮样细胞的作用。
炎症与免疫学研究:探索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内皮功能的调控作用。
信号通路研究:应用于 NO 合成、VEGF 信号通路、PI3K/AKT 等相关机制的探索。
血管疾病模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修复实验的体外模拟系统。
管腔形成实验(Matrigel):检测血管生成能力及药物干预作用。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相关标志物(如 CD31、vWF)的表达。
细胞迁移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评估内皮细胞迁移能力。
NO/ROS 代谢检测:用于分析氧化应激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药物处理实验:测试 VEGF 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对细胞的调控作用。
生长速度快:相比原代内皮细胞,ECV304 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操作简便:贴壁稳定,适合多种常规细胞学实验。
可替代性强:在部分实验中可替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药物筛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药物毒理学和血管相关药理实验。
应用广泛:覆盖内皮功能、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研究等多个领域。
尽管 ECV304 细胞的来源与身份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其兼具部分内皮细胞特征与肿瘤细胞系的稳定性,使其在科研中具有独特价值。未来在血管生成机制解析、药物筛选与疾病模型构建方面,ECV304 仍将作为经典内皮样细胞模型被广泛使用。然而,科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谨慎解读实验结果,必要时结合 HUVEC 或其他原代内皮细胞进行对照验证,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青旗(上海)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