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阵列芯片是将大量多肽固定在固相载体(如玻璃、硅片、硝酸纤维素膜)上,通过与目标分子(蛋白、抗体、细胞)的结合反应,实现高通量筛选,核心优势是 “一次实验筛选数千条多肽”。
靶向肽筛选是在肽库初筛基础上,通过多轮验证(结合活性、特异性、功能活性),获得能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 / 细胞的功能肽,核心是 “排除假阳性,确认功能相关性”。
蛋白互作研究需结合多肽筛选结果,进一步明确结合位点、作用方式及互作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常用技术可分为 “体外验证” 和 “体内验证” 两类。
1. 方案设计逻辑明确研究目标 → 选择肽库类型(如未知靶点选随机肽库,已知蛋白选重叠肽库) → 高通量初筛(阵列芯片 / 噬菌体筛选) → 特异性与亲和力复筛(SPR/ELISA) → 功能验证(细胞 / 体内实验) → 蛋白互作机制解析(Co-IP/SPR mapping)。2. 应用场景示例:筛选靶向肿瘤细胞的穿膜肽目标:获得能特异性结合肺癌 A549 细胞并穿透细胞膜的肽;肽库选择:随机 12 肽噬菌体展示库(库容量 10¹¹);初筛:用 A549 细胞进行 3 轮 “吸附 - 洗脱 - 扩增” 筛选,获得 50 条候选肽;复筛:特异性:检测候选肽与正常肺上皮细胞 BEAS-2B 的结合率(排除非特异性);穿膜性:荧光标记候选肽,共聚焦观察 A549 细胞内荧光强度;互作验证:Pull-down 捕获 A549 细胞中与候选肽结合的蛋白,质谱鉴定靶点(如某膜蛋白);Co-IP 验证候选肽与靶点蛋白在细胞内的互作;体内验证:裸鼠 A549 肿瘤模型注射荧光标记肽,活体成像观察肿瘤组织富集情况。
小小睿(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