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27-46-7
中文名称
盐酸布替萘芬
英文名称
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CAS
101827-46-7
分子式
C4H10ClN
MDL 编号
MFCD00917064
分子量
107.58
MOL 文件
101827-46-7.mol
更新日期
2025/05/18 15:27:19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N-(4-叔丁基苯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盐酸布替萘芬
盐酸布替萘酚
N-[[4-(1,1-二甲基乙基)苯基]甲基]-N-甲基-1-萘甲胺盐酸盐
盐酸丁萘芬
英文别名
BUTENAFINE HCL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n-(4-tert-butylbenz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kp-363
n-((4-(1,1-dimethylethyl)phenyl)meth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hyd
n-((4-(1,1-dimethylethyl)phenyl)meth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hy
Butenafine hydrochloide
N-(4-t-Butylbenz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MentaX
N-[[4-(1,1-Dimethylethyl)phenyl]methyl]-N-methyl-1-naphthalenemethanamine hydrochloride
4-tert-Butylbenzylmethyl 1-naphtylmethylamine·hydrochloride
Meridam
Volley
所属类别
药物: 抗病源性微生物药: 抗真菌感染药物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有异臭,味苦。易溶于甲醇、乙醇或氯仿,难溶于无水醋酸或乙腈,几不溶于乙醚。熔点200~202℃(甲醇-乙酸)。
熔点210-214°C
储存条件room temp
溶解度二甲基亚砜:≥10mg/mL
形态粉末
颜色白色至灰白色
Merck1518
InChIInChI=1S/C23H27N.ClH/c1-23(2,3)21-14-12-18(13-15-21)16-24(4)17-20-10-7-9-19-8-5-6-11-22(19)20;/h5-15H,16-17H2,1-4H3;1H
InChIKeyLJBSAUIFGPSHCN-UHFFFAOYSA-N
SMILESC12C=CC=CC=1C=CC=C2CN(C)CC1=CC=C(C(C)(C)C)C=C1.Cl
常见问题列表
简介
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苯甲胺衍生物,其结构和抗菌机制均与丙烯胺类相似,结构上只是由丁酸苯甲基团取代丙烯胺基因,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活性,且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足癣、体癣、股癣等。
作用机制
布替萘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了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麦角固醇合成缺乏和大量角鲨烯聚积,角鲨烯对真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致真菌快速死亡,表现出布替萘芬的杀真菌活性; 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形成之必需成分,麦角固醇合成不足使真菌生长受到抑制,布替萘芬的这种双重作用引起真菌细胞膜的破裂,表现出强大的杀真菌活性,使真菌细胞膜合成受阻,从而起到抑制和杀灭真菌的双重作用,且其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抗菌效果
盐酸布替萘芬在低浓度时即可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导致性角鲨烯积聚及麦角固醇合成不足。角鲨烯对真菌细胞直接的毒性作用,可致 真菌快速死亡,而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形成的必需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不足直接导致真菌生长受到抑制。盐酸布替萘芬的这种双重作用引起真菌细胞膜的破裂,表现出强大的杀菌活性,而高浓度的盐酸布替萘芬还有对真菌直接的破坏作用。
生物活性
Butenafine HCl (KP-363)是一种合成的苄胺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甾醇合成,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酶,而发挥作用。体外研究
Butenafine HCl对30种代表不同皮肤真菌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范围为0.03–1.0 µg/mL。对于10个菌株中两种酵母菌,Butenafine对C. albicans表现出有限的活性,对M. furfur没有活性。对于25种代表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种的菌株,Butenafine HCl对β-溶血性链球菌组A和棒状杆菌表现出活性,但是不能抑制S. aureus。Butenafine对所有测试的革兰氏阴性菌也都没有活性。 Butenafine通过抑制鲨烯环氧酶催化的鲨烯转化为鲨烯环氧化物,而干扰真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Butenafine对KD-04和KD-305表现出活性,最小抑制浓度为12 ng/mL。
体内研究
在雄性hartley品系豚鼠体内,Butenafine (1%,每天一次)对皮肤真菌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且该作用高于naftifine,tolnaftate,clotrimazole,和bifonazole。Butenafine (1%)在感染前24或48小时使用一次,对实验性须毛癣菌感染表现出优良的预防功效。16周后,使用含有2% butenafine HCl的药膏的患者中,80%被治愈,相反安慰剂组没有一个被治愈。不中断治疗情况下,积极治疗组的四个患者出现主观性轻度炎症反应。随后治疗期间,治愈的患者中没有复发,并且药物耐药性和安慰剂组的患者病情没有改善。阳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中,Butenafine (1%乳膏)每天一次,使用4周,导致有效的临床反应和真菌性足癣的治愈。 Butenafine hydrochloride (1%乳膏)单独给药能够极为有效地治疗角化过渡型足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