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R)-氟比洛芬是氟比洛芬的(R)型手性对映体,属芳基丙酸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R)-2-(2-氟-4-联苯基)丙酸,分子式C₁₅H₁₃FO₂,因含手性碳原子而具有旋光性(比旋光度[α]ᵈ²⁰约+54°~+56°,c=1,乙醇中),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水中溶解性较差,碱性条件下可成盐增加溶解度。
(R)-氟比洛芬
应用
氟比洛芬(flurbiprofen)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为消旋体,其中S型能更有效地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更强。R型(1)虽无抗炎作用,但近期研究证明,(R)-氟比洛芬能抑制Aβ-42的表达,目前已进入治疗前列腺癌和阿尔兹海默病的Ⅲ期临床研究。它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且在体内不会转化为(S)-氟比洛芬。其药理活性与(S)型存在差异,虽抗炎镇痛活性较弱,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保护研究中,它能通过抑制淀粉样蛋白聚集、减少神经炎症等,也可辅助缓解部分疼痛,同时作为手性中间体用于含氟手性化合物合成。
新制备方法
(R)-氟比洛芬有多种制备方法,可从外消旋氟比洛芬采用动力学动态拆分及其它化学拆分方法。与这些方法相比,酶法拆分条件温和且立体选择性高。最常用的是酯水解酶,包括脂肪酶和酯酶。利用该固定化重组酶制备光学纯度大于99%的(R)-氟比洛芬,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R)-氟比洛芬的制备首先是酶的合成,采用来源于芽孢菌属(Bacillus sp.)的酯水解酶(E.C.3.1.1.3)。酯水解酶基因工程菌E.coliBL21(DE3)pBSEST-PET,该宿主菌表达产物的N-端融合了6个组氨酸(His)残基。发酵培养基/g·L-1:葡萄糖10,酵母抽提物10,胰蛋白胨10,K2HPO4·3H2O 3,KH2PO45,(NH4)2SO4 1.7,pH7.0。取甘油管保存的菌液,涂布含氨苄青霉素(Amp)100µg/ml的固体LB平板,37℃静置培养12 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装有LB液体培养基400ml(含Amp 100µg/ml)的3L摇瓶中,37℃振荡(250r/min)培养12h,培养液接种于15L发酵培养基,10h后加入IPTG至终浓度0.2mmol/L诱导4h。将发酵液离心(18800×g)15min,得到湿菌体350g。用2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9.0)1.5L重新悬浮菌体,经15000psi高压均质2次,破壁液中酯酶酶活力为45.2u/ml。
手性拆分及纯化
取细胞破壁液一步纯化固定化酶50g,加入2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9.0)500ml、氟比洛芬乙酯8.0g、Tween-80 50µl,45℃搅拌(250r/min)下反应。期间滴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9.0,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检测浓度变化,当拆分率大于80%时反应液经400目滤网过滤,固定化酶经2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9.0)50ml洗涤后,继续用于下一批反应。取上述4批反应液离心(18800×g)30min去除固体物质,经乙酸乙酯洗涤。萃余液调至pH2.5,4℃放置过夜,过滤得到(R)-氟比洛芬粗品,70℃重新溶解于正己烷中,过滤去除不溶物,室温冷却4h后过滤得到针状晶体7.58g,收率为30.7%,拆分收率为60%。(R)-氟比洛芬的含量为99.97%,光学纯度为99.6%[1]。
参考文献
[1]杨仲毅,陈少欣,徐期,等.利用固定化酯酶制备(R)-氟比洛芬[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02):99-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