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灭瘟素S盐酸盐是肽核苷类抗生素家族的一员,正如该家族的典型特点是修饰的核苷与氨基酸通过酰胺键相连一样,灭瘟素S盐酸盐含有一个修饰的胞苷结构和β-精氨酸侧链。1965年,日本科学家用盐酸水解的方法将杀稻瘟菌素分解成胞苷宁和稻瘟菌酸两部分。
机理
灭瘟素S盐酸盐利用自身结构中的胞嘧啶,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结合到核糖体50S亚基的P位点上来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应用
灭瘟素S盐酸盐在农业方面被广泛的用于替代有机汞农药来防治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植物致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严重稻类病害,稻类一旦感染, 就会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早期主要用有机汞农药来防治稻瘟病,它杀菌力强但是残留毒性非常大,会经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造成汞中毒。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禁止使用有机汞农药。1958年,灭瘟素S盐酸盐最先由日本的一个实验小组从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中分离得到,它对环境十分友好,对鱼类无毒,因而很快被大规模用于防治稻瘟病。
近年来,除了用于农业方面,杀稻瘟菌素还在基因工程中用于筛选转化或转染的细胞。由于杀稻瘟菌素是依靠自身的胞嘧啶以碱基配对的方式结合到核糖体上来抑制蛋白合成的,当杀稻瘟菌素中胞嘧啶被脱氨羟化转化为尿嘧啶之后,它就不能再与核糖体结合了,提供这种转化的蛋白就是杀稻瘟菌素脱氨酶。1988年, Endo等从Bacillus cereus中分离得到了这样一种酶BSR(blasticidin S-resistance),1994年,Kimura等从Aspergillus terreus中分离到了一个新的杀稻瘟菌素脱氨酶BSD(blasticidin S deaminase),它们都被用于抗性标记[1]。
李海伦在表达RABV G蛋白稳转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中,基于Piggy Bac转座子系统,扩增RABV疫苗株SRV9 G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YHM-SRV9-G。将重组质粒与Piggy Bac转座子酶质粒共转染至BSR/T7细胞中,经灭瘟素S盐酸盐(Blasticidin)连续药筛,利用有限稀释法连续单克隆纯化2次后获得单克隆细胞株,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合适的灭瘟素S盐酸盐药筛浓度为20μg/mL;筛选出的稳转细胞株BSR-G细胞可以稳定表达RABV G蛋白,且RABV G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2]。
参考文献
[1] 杜爱芹. 在异源表达菌株中对杀稻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 李海伦. 复制缺陷型G基因缺失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