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溴苯氧乙酸对苹果座果、增产及葡萄无籽果的影响

2025/11/14 9:01:00 作者:曼尼希

简介

应用对氯苯氧乙酸或四碘苯氧乙酸提高苹果座果率,国内外均有大量材料报道。而用对溴苯氧乙酸则报道不多。1985年我们在沂源县西鱼台和九会果园试用对溴苯氧乙酸对苹果及葡萄两个品种进行初步试验,获得良好效果。两个品种的座果率明显提高,单株增产显著[1-2]。

 对溴苯氧乙酸的性状

对溴苯氧乙酸的性状

对苹果座果及增产效果

试验结果看出,第一试验便用对溴苯氧乙酸能显著提高香蕉苹果座果率,不施药的清水对照座果率为17.1%,0.4ppm三十烷醇座果率为16.2%,而对溴苯氧乙酸10-20-30ppm座果率分别为28.1、28.4、23.6%,比清水对照提高38–66.1%。

第二试验小国光品种喷10–20–30ppm对溴苯氧乙酸,座果率分别为80.1、78.7、82.8%,而清水对照为69.9%,三十烷醇为65.8%,处理比清水对照提高12.6–18.5%。第一和第二试验结果均表明,使用三十烷醇无效果。而经对溴苯氧乙酸处理的红香蕉品种,果实体积和重量均有增加。果实横径8.7–8.8厘米,比对照(8.1厘米)增加0.6–0.7厘米;纵径7.5–7.9厘米,比对照(6.9厘米)增加0.6–1厘米。百果重49.3–52.6斤,比对照(46.1斤)增加3.2–6.5斤。单株产量130.7–139.7斤,比对照(109.7斤)增加21.0–30.0斤,增产19.1–27.3%。单株产量经变量分析,对溴苯氧乙酸与清水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1]。

对葡萄形成无籽果或少籽果的影响

两个试验结果均表明:对溴苯氧乙酸能使玫瑰香品种形成无籽果或少籽果。在试验一中,对溴苯氧乙酸10–30ppm处理的无籽率为29.5–55.0%,其他果粒则大部分含有1–2个籽。而清水对照无籽率仅为9.8%,其他果粒则大部分含有2–3个籽。

在试验二中对溴苯氧乙酸10–30ppm无籽率为47.4–75.6%,赤霉素10ppm处理无籽率为61.5%。同时也发现,无论对溴苯氧乙酸处理还是赤霉素处理,果粒中含3–4个籽数极少或无。除无籽果外,其余果粒大部分含有1个籽。试验中还发现玫瑰香品种能自然形成少量无籽果,但这些无籽果大部分是些小果粒[2]。

参考文献

[1] 王智,路奎元,王学录. 四溴苯氧乙酸对苹果座果及增产的效果 [J]. 烟台果树, 1986, (02): 22-24.

[2]王智,路奎元,王学录. 四溴苯氧乙酸对玫瑰香葡萄形成无籽果及产量的影响 [J]. 落叶果树, 1985, (S1): 38-40. DOI:10.13855/j.cnki.lygs.1985.s1.01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对溴苯氧乙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