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苯亚甲基丙酮又名苄叉丙酮、4-苯基-3-丁烯-2-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性质稳定,在电镀、香精香料、化工合成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信息
1、作者Dongjin Ji等人从嗜线虫致病杆菌中分离鉴定出反式苯亚甲基丙酮,证实其对农杆菌、青枯雷尔氏菌等多种植物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且该物质具有热稳定性。此研究首次明确其作为抗生素类物质对植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拓展了其在农业抗菌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向[1]。
2、熊逸文通过手性磷酰辅基诱导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我们发展了一种制备β'-氨基-α,β-烯酮的方法。-78℃下,LiHMDS拔去反式苯亚甲基丙酮的α位氢,对手性磷酰醛亚胺进攻,反应需在THF溶液中进行30小时。优化条件下,反应以高产率(68%-96%)及非对映选择性(89∶11-98.2 dr)生成β'-氨基-α,β-烯酮。我们通过切去底物的辅基,并将之衍生化为已知化合物,比较两者的旋光度,判断出产物手性中心为S构型。同时,我们对此衍生物进行手性HPLC测试,发现选择性与磷谱测试的选择性相同,更加验证了通过磷谱测试反应选择性这一手段[2]。
3、专利CN201110355869.4介绍了一种同时测定玩具中16种醛酮类致敏性芳香剂残留量的方法,首次开发了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玩具中5-甲基-2,3-己二酮、反式-2-庚烯醛、反-2-己烯醛二甲基乙缩醛、柠檬醛、肉桂醛、羟基香茅醛、反式苯亚甲基丙酮、2,4-二羟基-3-甲基苯甲醛、α-异甲基紫罗兰酮、铃兰醛、6,10-二甲基-3,5,9-十一三烯-2-酮、4-(4-甲氧苯基)-3-丁烯-2-酮、甲位戊基桂醛、新铃兰醛、1-(4-甲氧苯基)-1-戊烯-3-酮、己基肉桂醛16种醛酮类致敏性芳香剂残留量的方法,填补了技术空白;本方法可检测布绒玩具、贴纸玩具、塑料玩具(ABS材质、PVC材质、PS材质),覆盖面较广,应用性较强;离子阱质谱采用二级质谱MS/MS定性和定量,针对基质比较复杂的玩具样品具有较好的定性定量能力[3]。
参考文献
[1] Ji D, Yi Y, Kang G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n antibacterial compound, benzylideneacetone, from Xenorhabdus nematophila against major plant-pathogenic bacteria[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4,239(2):241-248.
[2] 熊逸文. 磷酰亚胺亲核加成反应的研究[D]. 江苏:南京大学,2014.
[3]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同时测定玩具中16种醛酮类致敏性芳香剂残留量的方法:CN201110355869.4[P].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