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氧化二钒选矿使用中需重点关注原料特性、工艺控制、安全防护及环保处理四大方面,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原料特性与预处理
原料类型与品位差异
五氧化二钒的主要原料为含钒石煤矿和钒钛磁铁矿,前者五氧化二钒品位通常为0.5%-1.5%,后者为1.0%-5.0%。低品位原料需通过预处理(如破碎、筛分)提高后续工艺效率。例如,石煤矿样因含大量有机质和碳质,直接酸溶时试液颜色深,需在750℃灼烧后再酸溶,且酸溶温度需控制在300℃左右以避免生成焦磷酸盐析出或溶解不完全。
杂质干扰
原料中铁、磷、硫等杂质可能影响后续工艺。例如,铁存在时,指示剂用量需严格控制,否则会导致滴定结果偏低或不稳定;磷、硫等杂质需通过化学沉淀、溶剂萃取等工艺进一步提纯分离。
二、工艺控制要点
分解方法选择
沉淀与提纯
pH值控制:沉淀偏钒酸铵时,原液pH值需调节至6.5-7.5,加入铵盐(如碳酸氢铵、氯化铵)后,再调节pH至1.9-2.1,控制温度在30℃以下以获得高品位沉淀。
浓度与温度影响:原液钒浓度过高(如>20g/L)会导致沉淀速度过快,晶体结构不完整,吸附杂质多,品位降低;低温(<30℃)沉淀颗粒细、颜色红、品位高,高温(>80℃)沉淀颗粒大、颜色深、品位低。
添加剂辅助:加入磷酸盐、柠檬酸等稳定剂,与钒离子络合,抑制沉淀;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需控制钒浓度1.5-2M、硫酸浓度3-5M,并维持储液罐温度10-40℃。
三、安全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环境要求
四、环保与废弃物处理
废水处理
浸出液和洗涤液含钒及其他杂质,需通过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处理达标后排放,避免污染水体;含钒废渣需分类收集,采用安全掩埋法处置,防止重金属渗滤。
泄漏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