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酚 (1,8-二羟基-3-甲基蒽醌) 是蒽醌化合物之一,已被证明可以诱导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死亡。绿玉酚对人肺癌细胞死亡的影响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查 Chrysophanol 诱导的细胞毒作用,并研究涉及体外 A549 人肺癌细胞凋亡或坏死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Chrysophanol 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减少活的 A549 细胞。Chrysophanol 还促进活性氧 (ROS) 和 Ca(2+) 的释放,并降低 A549 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 (ΔΨm ) 和三磷酸腺苷的水平。此外,Chrysophanol 通过使用 Comet 测定和 DAPI 染色触发 DNA 损伤。重要的是,大黄酚仅刺激细胞管组 c 的释放,但不激活其他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包括 caspase-3、caspase-8、Apaf-1 和 AIF。结论:总之,用 Chrysophanol 处理的人肺癌 A549 细胞在体外表现出与坏死细胞死亡相关的细胞模式,而不是细胞凋亡。
植物 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提取物主要含有蒽醌 physcion 和 Chrysophanol,对植物白粉病具有很强的活性。方法和结果:在实验室和温室中进行实验,以确定两种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 和小麦白粉病 [Blumeria graminis (DC.)Speer f. sp. tritici Marchal].Physcion 对这些白粉病的生物活性比 Chrysophanol 强得多。当藻胺与绿玉酚的比例在 1:9 到 5:5 之间时,两种化合物对疾病存在显着的协同作用。协同度随着组合中 Chrysophanol 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确保提取物对疾病的持续疗效,必须确定主要活性成分 physcion 和 Chrysophanol 的含量和比例。
大黄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在分化的 L6 大鼠肌管中表现出显着的葡萄糖转运活性。活性引导的分级分离导致分离出两种蒽醌,即 Chrysophanol-8-O-beta-D-吡喃葡萄糖苷 (1) 和 Chrysophanol (2)。方法和结果:通过葡萄糖转运活性、肌管中葡萄糖转运蛋白 4 (Glut4) 表达以及受酪氨酸磷酸酶 1B 影响的胰岛素受体 (IR) 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来检查抗糖尿病作用,这些都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靶点。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高达 25 μM 剂量依赖性激活胰岛素刺激的肌管中的葡萄糖转运。在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处理后,由于酪氨酸磷酸酶 1B 抑制活性导致 IR 酪氨酸磷酸化增加,IC50 值为 18.34+/-0.29 μM,而 Glut4 mRNA 水平保持不变。高达 100 μM 的 Chrysophanol 发挥温和的葡萄糖转运活性,并通过酪氨酸磷酸酶 1B 抑制升高 IR 的酪氨酸磷酸化 (IC50=79.86+/-0.12 μM);Glut4 mRNA 表达也显著增加了 100 μM。两种化合物的 ED50 值分别为 59.38+/-0.66 和 79.69+/-0.03 μM。结论:因此,来自大黄根茎的这两种蒽醌,Chrysophanol-8-O-beta-D-吡喃葡萄糖苷和Chrysophanol,具有温和的细胞毒性和抗糖尿病特性,可在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途径中发挥代谢作用。
以前的研究表明,Chrysophanol 可以防止铅暴露的成年小鼠的学习和记忆障碍。方法和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 Chrysophanol 是否可以缓解铅暴露新生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哺乳结束时,新生小鼠腹腔注射 Chrysophanol (0.1、1.0、10.0 mg/kg),持续 15 d。Chrysophanol 显着减轻了铅中毒新生小鼠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改善了学习和记忆能力。绿玉酚还显著降低了铅暴露新生小鼠血液、脑、心脏、脾脏、肝脏和肾脏中的铅含量。大黄酚处理后脑、肝、肾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黄酚可以显着减少铅暴露新生小鼠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蒽醌化合物已被证明可诱导不同癌细胞类型的细胞凋亡。蒽醌类化合物 Chrysophanol 对癌细胞死亡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查大黄酚是否具有细胞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否涉及 J5 人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或坏死。Chrysophanol 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 J5 细胞坏死。在 J5 细胞中,Chrysophanol 诱导非凋亡细胞死亡,其特征是半胱天冬酶依赖性、磷脂酰丝氨酸延迟外化和质膜破坏。通用半胱天冬酶抑制剂 (z-VAD-fmk) 阻断凋亡诱导未能保护细胞免受 Chrysophanol 诱导的细胞死亡。还测定了活性氧产生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损失 (DeltaPsi(m)) 以评估 Chrysophanol 的作用。然而,三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增加表明 Chrysophanol 刺激坏死细胞死亡。结论:总之,用 Chrysophanol 处理的人肝癌细胞表现出与坏死相关的细胞模式,而不是细胞凋亡。
绿玉酚是蒽醌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绿玉酚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绿黄酚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 诱导的结肠炎和脂多糖 (LPS) 诱导的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Chrysophanol 有效减轻了整体临床评分以及结肠炎的各种病理标志物。此外,Chrysophanol 抑制 LPS 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 (IL)-6 的产生和 LPS 诱导的环氧合酶 (COX)-2 水平的表达。我们表明,Chrysophanol 的这种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 LPS 刺激的巨噬细胞中 NF-kappaB 和 caspase-1 的激活来实现的。这些结果为黄磷酚作为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潜在分子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遏制脑缺血性损伤最有效的方法是再灌注;然而,再灌注本身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其中炎症损伤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NALP3 炎性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它由 NALP3、ASC 和 caspase-1 组成,其功能是开启炎症过程。大黄酚是大黄属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活性。方法和结果:在本研究中,研究了 Chrysophanol 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雄性 CD1 小鼠发生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tMCAO)。首先分析了 tMCAO 诱导的自然炎症反应期间 NALP3 炎性小体激活状态及其动态表达。然后评估了 Chrysophanol 的神经保护作用,然后探讨了介导观察到的神经保护的潜在机制。在 tMCAO 后 24 h 测量物理参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梗死面积、脑水肿和 BBB 通透性。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 qRT-PCR 技术分析 NALP3 炎性小体和 IL-1 β 的表达。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脑组织损伤伴有 NALP3 炎性小体激活。大黄酚可抑制 NALP3 炎性小体的活化,保护脑缺血性卒中。
CAS号为481-74-3的化学物质是大黄酚(Chrysophanol),也称为大黄根酸,其详细信息如下:
英文名称:Chrysophanol(或Chrysophanic acid)
分子式:C15H10O4
分子量:254.24(或254.23)
CAS登录号:481-74-3
外观:橙黄色或金黄色结晶
熔点:194~198°C
沸点:357.45°C(预估)
密度:1.2693(预估)或1.710(另一数据来源)
折射率:1.4872(预估)或1.710(另一数据来源)
蒸汽压:0.0±1.3 mmHg at 25°C
水溶解性:<0.1 g/100 mL at 18°C
溶解性:可溶于氯仿、苯、乙醚、冰醋酸及丙酮等;几乎不溶于水,略微溶于冷醇,易溶于沸乙醇。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抗菌止咳:对多种细菌(如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卡他球菌)有抗菌作用,并能止咳。
抗癌活性:是一种天然的蒽醌化合物,在EGFR过表达的SNU-C5人类结肠癌细胞中具有抗癌活性。能抑制EGF诱导的EGFR磷酸化,并抑制下游信号分子(如AKT、ERK以及mTOR/p70S6K)的活化。
改善肥胖:在体内研究中,大黄酚能改善C57BL/6小鼠中由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应密封保存于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与其他氧化物接触。
综上所述,大黄酚(CAS号481-74-3)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在医药和科研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