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是 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采用最多的紫杉烷类药物。 关于它们在活性和耐受性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疑问。方法和结果: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病理完全缓解 (pCR) 、重度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FN) 以及严重神经毒性事件。完成了敏感性分析以测试紫杉醇和多西他赛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 95% 置信区间 (CIs) 和需要治疗/伤害的患者人数 (NNT/NNH) 的绝对差异,以得出被帮助或受伤的可能性 (LHH)。纳入了 15 项试验 (3601 名患者) 的数据。与多西紫杉醇相比,紫杉醇显著增加 pCR 率 6.8%(43.4%,95% CI 41.1-45.7% 对 36.6%,95% CI 34.3-39.0%,p=0.0001),无论化疗主干如何,基于蒽环类药物或游离方案的绝对差异分别为 9% 和 9.2%。与单一 HER2 抑制的多西他赛相比,紫杉醇显着改善 pCR 6.7% (p=0.0012),如果与双重 HER2 抑制联合使用,则没有差异。紫杉醇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 FN 显著降低,绝对差异分别为 32.4% (p<0.0001) 和 2.5% (p=0.0059)。 相反,紫杉醇的严重神经毒性略高 (3%,p=0.0001)。根据 pCR 和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计算的 LHH 比值分别为 2.0 和 0.7(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结论:尽管新辅助紫杉醇和多西他赛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活性被认为相似,但 pCR 的轻微优势,显着降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 FN,确实有利于紫杉醇 (每周一次) 而不是多西他赛,尽管神经毒性略差。
评估多西他赛再挑战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CRPC) 患者在对一线多西他赛最初反应良好后复发的益处。方法和结果:我们回顾性回顾了对一线多西他赛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降低 ≥50%;无临床/放射学进展] 反应良好的连续 mCRPC 患者的记录。我们分析了复发时管理(多西他赛再挑战或基于非紫杉烷的治疗)对 PSA 反应、症状反应(体能状态/疼痛/镇痛药消耗)和总生存期 (OS) 的影响。我们使用多变量逐步 logistic 回归来分析有利结局的潜在预测因子。我们确定了 270 例对一线多西他赛反应良好的患者。中位无进展间期 (PFI) 为最后一次多西他赛给药后 6 个月。复发时,223 例患者 (82.5%) 再次接受多西他赛攻击,47 例接受非紫杉烷类治疗。中位 OS {18.2 [95% 置信区间 (CI) 16.1-22.00] 和 16.8 [95%CI 13.4-21.5] 个月无显著差异,P = 0.35}。然而,多西他赛再挑战后,良好的 PSA 反应和症状缓解/疾病稳定更常见 (40.4% vs 10.6%,PSA 的 P < 0.001)。PFI 为 >6 个月并添加艾曲莫司汀预测了多西他赛再挑战时良好的 PSA 反应和症状反应,但只有 >6 个月的 PFI 预测了更长的 OS。血红蛋白 (<13 g/dL) 和疼痛与 OS 降低相关≥。结论:多西他赛再攻击是 PFI 为 >6 个月对多西他赛反应者的一种管理选择,但并未延长生存期。应权衡潜在益处与累积毒性的风险。
基于米托蒽醌的化疗可缓解进行性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男性的疼痛,而不会延长生存期。方法和结果:我们比较了多西他赛加依曲司汀与米托蒽醌加泼尼松在转移性、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男性中的疗效。在 674 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338 名被分配接受多西他赛和艾曲莫司汀,336 名接受米托蒽醌和泼尼松。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多西他赛和艾曲莫司汀组的中位总生存期长于米托蒽醌和泼尼松组 (17.5 个月 vs. 15.6 个月,对数秩检验 P = 0.02),相应的死亡风险比为 0.80 (95% 置信区间,0.67 至 0.97)。多西他赛和艾曲莫司汀组的中位进展时间为 6.3 个月,米托蒽醌和泼尼松组为 3.2 个月 (对数秩检验 P<0.001)。分别有 50% 和 27% 的患者出现至少 50% 的 PSA 下降 (P<0.001),在二维可测量疾病患者中分别有 17% 和 11% 观察到客观的肿瘤反应 (P=0.30)。3 级或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P=0.01) 、恶心和呕吐 (P<0.001) 和心血管事件 (P=0.001) 在接受多西他赛和艾曲莫司汀治疗的患者中比接受米托蒽醌和泼尼松的患者更常见。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相似。结论:与米托蒽醌和泼尼松相比,多西他赛和艾曲莫司汀的中位生存期改善近 2 个月,为转移性、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男性的这种方法提供了支持。
114977-28-5是多烯紫杉醇(Docetaxel)的CAS号,以下是对多烯紫杉醇的详细介绍:
中文名称:多烯紫杉醇
英文名称:Docetaxel
别名: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无水多烯紫杉醇、泰索帝、N-脱苯甲酰基-N-叔丁氧羰基-10-脱乙酰基紫杉醇等
CAS号:114977-28-5
分子式:C43H53NO14(也有资料表示为C43H53⨉4,可能因不同制备工艺或存在形式而有所差异)
分子量:约807.88(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资料而略有差异)
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也有资料描述为灰白色结晶。
熔点:约为213216ºC(也有资料显示为232ºC,可能因测定条件或样品纯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另有说法为熔点186192ºC(dec.)。
溶解性:难溶于水,但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和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光学性质:具有旋光性,比旋光度为-36°(c=0.74,乙醇)。
稳定性:在光照、氧气和酸性条件下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降解,因此需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
抗肿瘤机制:多烯紫杉醇通过干扰微管的正常组装和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它可促进微管聚合并阻碍其解聚,导致癌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转移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头颈癌和胃癌等。其注射液由多烯紫杉醇吐温溶液加适量乙醇及生理盐水或葡萄糖配制而成。
毒副作用:多烯紫杉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等。注射后还容易引起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刺激性反应大,中重度过敏发生率较高。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多烯紫杉醇进行抗癌治疗时,需密切监测和管理副作用。
同时,需注意其注射液的稳定性,避免析出沉淀。
用药期间需常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高度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多烯紫杉醇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合用时可能增加其毒副作用或降低疗效。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配伍药物。
配伍禁忌:多烯紫杉醇的注射液不宜与某些药物或溶液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或降低疗效。具体配伍禁忌需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师。
生产方法:多烯紫杉醇可通过半合成方法制备,以从欧洲紫杉属树木(如Taxus baccata L.Taxaceae)的针叶中提取得到的10-deacetylbaccatin 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
提取来源:也有资料表明,多烯紫杉醇可以从红豆杉属植物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叶中提取得到。
多烯紫杉醇应在4℃冷藏、密封、避光条件下储存,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烯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毒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了解其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