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已被建议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AD)。我们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洛伐他汀 (LOV) 对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兴奋性毒性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和结果:在这里,我们证明 LOV 抑制了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异常 tau 磷酸化,这些磷酸化与 17 号染色体 (FTDP-17) 突变和冈田酸 (OA) 诱导有关。LOV 的保护作用发生在 tau 蛋白的多个病理部位,包括 Tyr181 、 Tyr231 、 Ser202/Tyr205、 Tyr212/Ser214 和 Ser396/Ser404。进一步分析表明,LOV 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来自两个方面,激活 OA 抑制的蛋白磷酸酶 2A (PP2A) 活性和减弱 OA 诱导的 tau 激酶 CDK5/P25 和 CDK2/4 活性,而不是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 (GSK3β)。结论:这些发现为 LOV 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其在 AD 中的治疗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药物诱导的牙龈过度生长是由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钙通道阻滞剂和环孢素引起的。这些药物诱导的牙龈过度生长病变的特征不同。方法和结果:我们评估小鼠模型模拟人类苯妥英诱导的牙龈过度生长的能力,并评估药物阻止其发展的能力。选择洛伐他汀是基于先前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中 CCN2 产生的组织特异性调节的分析以及 CCN2 在促进纤维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已知作用。数据表明,根据肉眼组织观察和组织切片的组织形态学,苯妥英处理的小鼠发生前牙龈组织过度生长。上皮可塑性和纤维化的分子标志物受牙龈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苯妥英调节,类似于在人类中观察到的。洛伐他汀减弱苯妥英处理小鼠的上皮牙龈组织生长,并改变上皮到间充质转化标志物的表达。数据表明,苯妥英诱导的小鼠牙龈过度生长模拟了人类牙龈过度生长的分子方面,并且洛伐他汀使所研究的组织形态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正常化。数据与苯妥英诱导的人牙龈过度生长的体内特征和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的体外特征一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减轻苯妥英诱导的人类牙龈过度生长,但需要特定的人体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在肾小球中过度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是糖尿病肾病中 ECM 蛋白过度积累的主要介质,通过上调编码 ECM 蛋白的基因以及下调 ECM 降解酶的基因。已经表明,洛伐他汀是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的抑制剂,可延缓不同模型实验性肾病的发生和进展。方法和结果:为评价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了 12 个月的研究。在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大鼠中,与仅用柠檬酸盐缓冲液治疗的正常对照大鼠相比,血糖、尿白蛋白排泄、肾重、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中 TGF-β1 mRNA 表达显着增加。尽管血糖水平高,但糖尿病大鼠用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抑制尿白蛋白排泄、肾重、肾小球体积和 TGF-β1 mRNA 表达的增加。为了阐明洛伐他汀对肾脏影响的机制,在对照 (5.5 mM) 或高 (30 mM) 葡萄糖下用单独使用洛伐他汀、单独使用甲羟戊酸钠或两者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在高血糖下,TGF-β1 和纤连蛋白 mRNA 和蛋白上调。洛伐他汀 (10 μ/M) 抑制了这些高葡萄糖诱导的变化,甲羟戊酸钠 (100 μM) 几乎完全恢复。结论:这些结果表明,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胆固醇作用的直接细胞效应,并至少部分通过抑制肾小球 TGF-β1 的表达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帕金森病 (P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色素沉着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随后出现纹状体多巴胺 (DA) 缺乏和脂质过氧化增加。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人们认为 PD 可能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 在寻找新的药理学选择时,他汀类药物因其抗氧化作用而被认为可能用于治疗 PD。方法和结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在 1-甲基-4-苯基吡啶 (MPP(+) 诱导的 PD 模型中表征洛伐他汀的神经保护作用。雄性 Wistar 大鼠 (200-250 g) 随机分为 4 组,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7 d。与仅用 MPP(+) 治疗的动物组相比,洛伐他汀给药 (5 mg/kg) 减少了 40% 的阿扑吗啡诱导的盘旋行为,防止了纹状体 DA 耗竭和纹状体内注射 MPP(+) 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洛伐他汀对氧磷酶-2 (PON2) 活性没有变化。结论:很明显,洛伐他汀对 MPP(+) 诱导的保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与大鼠纹状体中 PON2 的诱导无关。
洛伐他汀由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组成,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常用的药物,因为洛伐他汀是 HMG-CoA 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洛伐他汀的几个重要应用,包括抗菌剂和癌症和骨骼疾病的治疗。关于洛伐他汀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还表明,洛伐他汀是使用乙酸盐和丙二酰辅酶 A 作为底物通过双链反应合成的。众所周知,生物合成途径中涉及两种关键酶,称为聚酮合酶 (PKS)。这些酶的特征是多功能酶,由真菌基因组上成簇组织的特定基因编码。由于洛伐他汀是一种次生代谢物,因此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的培养过程优化包括氮限制和不可发酵的碳源,如乳糖和甘油。此外,还描述了温度、pH 值、搅拌/曝气以及颗粒和接种物大小对洛伐他汀生产的影响。尽管已经发表了许多涵盖洛伐他汀生产不同方面的综述,但本综述首次带来了有关洛伐他汀生产、检测和定量、菌株筛选和培养过程优化的完整信息。此外,本综述涵盖了专利数据库中提供的所有信息,涵盖了洛伐他汀生物生产过程中每个受保护的方面。
CAS号为75330-75-5的化学品是洛伐他汀(Lovastatin),以下是对该化学品的详细介绍:
中文名:洛伐他汀,又名洛伐司他汀、辛伐他汀杂质E等。
英文名:Lovastatin
分子式:C24H36O5
分子量:404.54(也有资料给出404.5396,两者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可能是由于计算精度或舍入误差导致的微小差异)
CAS登录号:75330-75-5
外观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约为175ºC(也有资料给出174.5ºC,同样可能是由于测量条件或精度的差异导致的微小差异)。
溶解性:易溶于氯仿,溶于丙酮,微溶于甲醇,不溶于水。
洛伐他汀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特别是Ⅱa型和Ⅱb型高血脂症。
它能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并减少心肌梗塞等的发病危险。
在使用洛伐他汀之前,必须确定血脂升高并非由肾病、肝病或血内蛋白异常所致,而且最好确定是由总体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所致。
安全说明:S22(不要吸入粉尘)和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危险类别码: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用药指导:洛伐他汀的制剂为片剂,始服剂量通常为每日20mg,晚餐时服用。如需调整剂量,应间隔4周,最大剂量可增至每日80mg,可一次服用或早、晚餐分服。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起始剂量是10mg。
副作用:洛伐他汀的副作用较轻且短暂,常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肌痛、皮疹、疲乏和口干等。
禁忌与慎用:对洛伐他汀过敏者、肝脏活动性病变或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而无法解释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肝病史者慎用,与红霉素合用时也应慎用。使用本品期间若血清转氨酶逐渐升高应停药。与吉非贝齐、烟酸或免疫抑制剂合用时,肌病发生率增加,宜减量。与口服抗凝药合用时,可延长凝血酶时间,应调整剂量。此外,洛伐他汀不适用于高脂血症I、IV、V型。
洛伐他汀可以通过发酵方法得到,常用的菌种包括Monescus ruber、Monescus purpureus、Monescus pilosus、Aspergillus terreus和Penicillium Citrunum等。
综上所述,洛伐他汀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系统用药,具有降低血脂、阻止动脉硬化发展等功效。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和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