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称:2,2’- 二氧代 - 1,1’- 联吲哚
分子式:C₁₆H₁₀N₂O₂
分子量:262.27 g/mol
CAS 号:482-89-3
外观:深蓝色粉末或颗粒,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溶于热苯胺、热硝基苯等有机溶剂。
传统上从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等草本植物中提取,通过发酵叶片中的吲哚苷(如靛苷)生成。
少数微生物(如某些放线菌)也能合成靛蓝。
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生产,以苯胺或吲哚为原料,经氧化、缩合等反应生成。
典型工艺:苯胺在硫酸铜催化下与氯酸钠反应,生成靛蓝(工业上称为 “苯胺法”)。
分子结构中含两个吲哚环通过 C-C 键连接,形成共轭体系,使其具有深蓝色。
在还原剂(如硫化钠、葡萄糖)作用下,可还原为靛白(Indigo white,C₁₆H₁₀N₂O₂H₂),溶于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具有染色能力。
氧化后重新生成靛蓝,利用这一特性实现染色过程(如牛仔布染色)。
熔点:约 390-392℃(分解)。
稳定性: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强光照射会逐渐褪色;耐酸碱性中等,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可破坏其结构。
最主要用途:用于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染色,尤其适合牛仔布的深蓝色染色(通过 “隐色体染色法”,即靛白上染纤维后氧化显色)。
特点:染色后色泽饱满、色牢度较高(耐洗性较好,但耐摩擦色牢度需后处理提升)。
食品:在部分国家(如日本)允许作为食品着色剂(如青紫色糖果、饮料),但欧美地区因安全性争议限制使用。
化妆品:用于眼影、口红等彩妆产品,提供蓝色或紫色色调,但需符合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
传统医学中,靛蓝(中药称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等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湿疹等。
现代研究:靛蓝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抗菌等领域有潜在应用(如作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但仍处于实验阶段。
造纸工业:用于生产蓝色纸张或纸板。
油墨与涂料:制作蓝色印刷油墨、涂料(如汽车漆、工业漆)。
美特(湖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陈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