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来源:主要存在于乌头属植物的块根中,如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草乌(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根,是传统中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提取部位:块根的木质部或韧皮部中,含量较低(通常<0.1%),需通过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醇)萃取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提取,再经色谱纯化(如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10-羟基乌头碱的药理作用以镇痛、抗炎、局部麻醉为主,但因毒性较强,临床应用受限:
抑制神经传导:通过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为主),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从而缓解神经性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
动物实验:对小鼠热板法或醋酸扭体法镇痛模型,10-羟基乌头碱(1-5 mg/kg)的镇痛效果与吗啡(5 mg/kg)相当,但起效较慢(30-60分钟)。
抑制炎症因子:体外实验显示,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NO、PGE₂、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IC₅₀值在10-50 μg/mL之间。
阻断炎症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F-κB和MAPK(如p38、JNK)通路,减少炎症相关基因(如COX-2、iNOS)的表达;对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IκB降解实现。
神经阻滞:临床前研究显示,局部注射10-羟基乌头碱(0.1-0.5%)可产生与利多卡因(1%)相当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约2-4小时),但需严格控制剂量以避免毒性。
正性肌力与负性频率:低剂量(<0.1 mg/kg)可增强心肌收缩力(类似强心苷),但高剂量(>0.5 mg/kg)会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需警惕)。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