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淡黄色结晶粉末,分子量 290.15,易溶于水、乙醇,稳定性较好,室温避光可长期保存。
作用机制:作为半抗原,与肠道黏膜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诱发局部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体液免疫应答。
模型特点:诱导的结肠炎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理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炎症细胞浸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高度相似。
炎症性肠病研究:探究结肠炎发病机制(如免疫紊乱、肠道菌群失调)。
药物筛选:评估抗炎药、免疫调节剂、肠道黏膜保护剂的治疗效果。
基础医学实验:研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免疫细胞(巨噬细胞、T 细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动物选择:6-8 周龄 C57BL/6 小鼠(雌雄均可,体重 20-25 g),适应性喂养 1 周。
试剂配制:TNBS 用 50% 乙醇(作为增敏剂,破坏肠道黏膜屏障)配制成 5% TNBS 溶液(w/v),现配现用。
耗材与仪器:1 mL 注射器、一次性直肠导管(直径 1 mm,长度 3 cm)、异氟烷麻醉机、电子天平。
动物预处理:实验前禁食 24 小时,自由饮水,减少肠道内容物干扰。
麻醉:小鼠吸入异氟烷麻醉后,固定于操作台,腹部朝上暴露肛门。
直肠给药:将直肠导管插入小鼠肛门约 2 cm,缓慢注入 5% TNBS 溶液(剂量为 100 μL / 只,含 TNBS 5 mg)。
体位保持:给药后将小鼠倒立 30 秒,避免药液反流,然后放回笼中苏醒,恢复正常饮食饮水。
一般状态观察:每日记录体重变化、腹泻情况(粪便性状、潜血)、精神状态、毛发光泽度。
结肠组织学检测:造模后 7-10 天处死小鼠,解剖分离结肠,测量结肠长度(炎症会导致结肠缩短)。
病理评分: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后观察黏膜损伤、溃疡深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进行病理评分。
炎症因子检测:通过 ELISA 或 qPCR 检测结肠组织中 TNF-α、IL-6、IL-1β 等促炎因子的 mRNA 或蛋白表达水平。
剂量优化:不同品系小鼠对 TNBS 敏感性不同,需预实验确定最佳剂量(通常 5-10 mg / 只),剂量过高易导致动物死亡。
操作规范:直肠导管插入深度需一致(2 cm 左右),避免损伤肠道黏膜,给药速度不宜过快。
安全防护:TNBS 具有刺激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实验废弃物按危险品处理。
对照组设置:需设立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和溶剂对照组(仅注射 50% 乙醇),排除溶剂对肠道的影响。
中创晶科(大连)新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晶科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