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D-精氨酸盐酸盐,Cas :627-75-8,分子式:C6H15ClN4O2,分子量:210.66,性状:白色结晶粉末,熔点:216-218℃,比旋光度:-21º(C=3.51NHCl),无色结晶状物质;无臭,味甜;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分解点为251-253℃,将短肽中的一个或几个L-型氨基酸代之以D-型氨基酸,所得新短肽与原短肽的生物学功能差别很大或特性迥异;氨基酸类抗生素中杂以D-型氨基酸,因难以被细菌酶降解而不致产生抗药性;D-精氨酸盐酸盐是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主要用于食品、医药。
由于生物的手性识别,D-精氨酸盐酸盐的制备难以用微生物发酵法,也不能用化学合成法,主要途径由L-精氨酸外消旋化学拆分法和外消旋酶法得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外消旋体的化学拆分法,因为该法不需要多步反应,反应条件易控,也不需要变换氨基酸脂的其他形式(即不需要进行官能团的保护来改变氨基酸的性质,得到拆分目的),但该法收率相当低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收率低,手性含量达不到手性化合物的质量要求,所以该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制备方法
S1.消旋:纯度大于97%L-精氨酸盐酸盐溶于冰乙酸中,加入催化剂水杨醛,L-精氨酸盐酸盐、冰乙酸和水杨醛的重量比为1:7:0.2,105℃回流反应8h,得DL-精氨酸盐酸盐;
S2.乙酰化:将DL-精氨酸盐酸盐溶于浓度为氢氧化钠中,滴加乙酸酐,DL-精氨酸盐酸盐、氢氧化钠和乙酸酐的重量比为1:5:1,反应3h,冷却结晶,所得固体为AC-DL-精氨酸;
S3.酶解:AC-DL-精氨酸中加入酰化酶,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9,AC-DL-精氨酸与酰化酶的重量比为1:0.05,40℃保温48h,得D-精氨酸盐酸盐;
S4.精制:将收集的D-精氨酸盐酸盐,升温至60℃,加入活性炭脱色1.5h,过滤后滤液浓缩结晶,搅拌冷却后过滤,得固体,固体水洗后离心并在110℃烘干,得到高纯度的D-精氨酸盐酸盐[1]。
参考文献
[1]成都百事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D-精氨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CN201510431791.8[P].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