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H,1H,2H,2H-全氟己-1-醇(1H,1H,2H,2H-Perfluorohexan-1-ol)又名3,3,4,4,5,5,6,6,6-九氟正己醇,是一种分子式为C6H5F9O,分子量为264.09的化合物。一般情况下,1H,1H,2H,2H-全氟己-1-醇性状为无色液体,吸湿性较强,可溶于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实验测定该化合物的部分物性数据如下:密度为1.59g/mL at 25°C(lit.),沸点为140-143°C(lit.),折射率为n20/D1.314(lit.),闪点则为164°F。
分析检测
文献公开了一种纺织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该方法用叔丁基甲醚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提取样品中的全氟烷基化合物,通过氮吹浓缩,在HP5MS UI(30m×0.25mm×0.25μm)色谱柱上分离,质量选择检测器上测定,外标法定量。该发明可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四种全氟烷基醇:1H,1H,2H,2H-全氟己-1-醇;1H,1H,2H,2H-全氟-1-辛醇;1H,1H,2H,2H-全氟-1-癸醇;1H,1H,2H,2H-全氟-1-十二烷醇。三种全氟烷基丙烯酸酯:1H,1H,2H,2H-全氟辛基丙烯酸酯;1H,1H,2H,2H-全氟癸基丙烯酸酯;1H,1H,2H,2H-全氟十二烷基丙烯酸酯。上述7种全氟烷基化合物测定低限0.01~0.04mg/kg,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适合棉,毛,丝,涤纶等纺织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定量检测[1]。
应用
以聚乙二醇-6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H,1H,2H,2H-全氟己-1-醇为原料可通过一锅法合成一类双短氟碳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4-PEG600-F4)。通过卡尔费休法,测得其含水量在0.1%以下(有效成分>99.9%)。采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表面张力测试表明,F4-PEG600-F4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40 mmol/L,其临界表面张力可以降低至21.0 mN/m(25℃),且加入1.0%NaCl或调节pH至3.0~10.0时,其水溶液表面张力基本没有改变,仍维持在21.0 mN/m左右,具有较好的耐电解质和pH稳定性。将F4-PEG600-F4作为加脂助剂,应用于铬鞣山羊皮的加脂工艺中。结果表明,在加脂温度为40℃,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的条件下,加脂后成革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柔软度,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9.0%,4.2%和18.5%,成革表面防水性也明显增强[2]。
此外,文献还报道了一种超分子自组装疏水活性剂,属于超分子配位化学,表面改性工程以及疏水涂层技术领域。具体地,1,8-辛二胺与4-醛基咪唑进行反应制备席夫碱配体,该配体能够在溶剂中锌离子的帮助下形成超分子聚集体,聚集体电性吸引1H,1H,2H,2H-全氟己-1-醇等1H,1H,2H,2H全氟-1-醇在其外侧自组装成一种超分子自组装疏水的活性剂。所得活性剂可以应用在疏水涂层领域,涂层具备仿荷叶结构和疏水蜡质的特性,有良好的疏水性能[3]。
有关研究
以1H,1H,2H,2H-全氟己-1-醇和三氟甲烷磺酸酐为原料合成两种具有不同联接基团的短氟碳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1H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复配及润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以酯基为联接基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小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更低的表面张力,其CMC为3.2mmol/L,γ-CMC为18.9mN/m,而以酰胺基为联接基的表面活性剂则具有更好的润湿性及水溶性,其CMC为1.1mmol/L,γ-CMC为19.4mN/m[4]。
参考文献
[1]李丹,刘海山,毛丽灿,等.一种纺织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CN201911008185.X[P].
[2]沈益超,金勇,周荣,等.双短氟碳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 2021.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1.01.007.
[3]邹美帅,王瑞斌,苏醒,等.一种超分子自组装疏水活性剂:CN202411173771.0[P].
[4]WANG Xin-yin,王新英,JIANG Liyuan,等.短氟碳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C]//“科成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第28届学术年会.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协会,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