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G-PEG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25/10/22 10:10:58 作者:南星

DMG-PEG2000,全称为1,2-二肉豆蔻酰甘油-3-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是一种由亲水性PEG聚合物与疏水短链脂质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由于PEG是由重复的乙二醇单元组成的多分散性聚合物,其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故DMG-PEG2000的分子量也具有多分散性。

DMG-PEG2000的结构式

质谱裂解

首先应用Q-Q-TOF MS探究了DMG-PEG2000在离子源和四级杆内的质谱裂解规律,为其质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DMG-PEG2000的分子量呈正态分布,在ESI作用下主要有三种电荷状态:[M+2H+2NH4]4+、[M+3H]3+和[M+2H]2+。DMG-PEG2000在离子源内和四级杆中具有相似的裂解规律:随着DP和CE的增大,DMG-PEG2000按高电荷到低电荷的顺序依次发生碰撞诱导裂解,产生的特征碎片有m/z 45.0328、59.0490、103.0755、133.0856、147.1009、177.1116、211.2048、255.2297和496.4397等[1]。

药代动力学

通过选用定量效果更佳的三重四级杆质谱,将产生的特征碎片离子进一步优化,最终选择m/z211.2→57.2作为定量离子对,开发并验证了基于源内裂解-MRM策略的DMG-PEG2000在血浆样品中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用于DMG-PEG2000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本课题分别考察了1mg/kg和5mg/kg两种剂量的DMG-PEG2000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DMG-PEG2000的Cmax和AUC并不随剂量增加呈正比例增长,提示其在体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出现饱和现象;DMG-PEG2000在血浆中的清除速率较快,2h后基本消除完全。值得注意的是,DMG-PEG2000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提示它可能存在组织蓄积毒性的风险,尤其是在脂溶性强的组织中,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考察DMG-PEG2000组织分布的特性[1]。

大鼠肌肉注射剂量为 1 mg/kg 时 DMG-PEG2000的浓度-时间曲线

排泄行为

DMG-PEG2000在体内的排泄行为,是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据此,本课题考察了其在大鼠体内的排泄情况。结果表明,DMG-PEG2000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排泄,主要以代谢产物PEG2000形式由尿液排出体外,需注意PEG2000可能在肾脏蓄积的毒性风险;PEG2000排泄速度较快,在给药24h后逐渐达坪,最终累积排泄量占总给药量的61.23%±8.309%[1]。

参考文献

[1]庞伊伶. 脂质纳米粒载体材料DMG-PEG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22.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9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DMG-PEG2000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