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碳链组及对糊粘度影响

2025/10/23 10:16:51 作者:曼尼希

简介

“十二烷基硫酸钠K12”。该样品外观呈白色-淡黄色针状固体,室温pH实测8.7,有效成分高达95.2%,石油醚可溶物仅0.01%,纯度优于同厂SDS及进口花王30N-S,体现出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系列高活性、低杂质的特点。作者将其与另外三种市售SDS并行考察,用以系统评价碳链分布差异对PVC糊树脂增稠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C₁₂、C₁₄、C₁₆比例分别为72.71%、26.19%和0.65%,成为“高C₁₂、低C₁₆”典型代表,为后续实验变量控制提供了可靠基准[1]。

 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性状

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性状

碳链组成

按GB/T15963-2008规定的酸解-萃取-气相色谱法,研究人员对十二烷基硫酸钠K12进行了完整的碳链分布测定。结果显示,K12中月桂基(C₁₂)占比72.71%,肉豆蔻基(C₁₄)26.19%,棕榈基(C₁₆)仅0.65%,几乎不含C₁₀或其他高碳组分,与花王30N-S的72.65% C₁₂、26.00% C₁₄、0.50% C₁₆高度重合,被归为同一“高C₁₂-低C₁₆”类别。该分布特征使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在胶束形成能力、临界胶束浓度及界面吸附速率上优于高C₁₆样品,为其在PVC微悬浮聚合中提供细小而稳定的单体液滴,直接影响树脂颗粒形貌、糊流变及储存增稠行为,成为讨论的核心变量[1]。

对糊粘度影响

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制备的PVC糊树脂,按100份树脂、65份DOP、2份钙-锌稳定剂配糊,25 °C下初始粘度η₀仅1650 mPa·s,24 h后η为2150 mPa·s,增稠率30.30%,均为四组实验最低。研究人员认为,十二烷基硫酸钠K12高C₁₂、低C₁₆结构使胶束更细小,聚合所得初级粒子粒径分布窄,表面电荷密度高,颗粒间静电排斥强,因而在增塑剂中不易形成次级聚集体,存放时粘度上升缓慢;同时低C₁₆减少疏水缔合,降低“架桥”增稠风险,为制备高固低粘、长储存期糊树脂提供理想途径[1]。

参考文献

[1] 薛立方,云亮,郭建华.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PVC糊树脂增稠率的影响 [J]. 中国氯碱, 2017, (08): 23-24. DOI:CNKI:SUN:JLGZ.0.2017-08-007.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2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