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素乙的研究进展及其分析检测

2025/11/25 9:29:01 作者:南星

贝母属百合科,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贝母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异甾体生物碱,这是一种在各种植物和一些动物中广泛存有的含氮有机物并且可以在205nm的低波长处被检测到。许多从药用植物中筛选的生物碱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出抗癌和抗增殖作用,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长春新碱和长春地辛等天然化合物已经成功开发为抗肿瘤药物。贝母素乙(Peiminine,PEI)是一种从浙贝母和土贝母球茎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止咳、祛痰、平喘、镇静、镇、降压、抗菌、抗炎和抗肿瘤活性。

贝母素乙

研究进展

多项研究显示,贝母素乙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来抑制肿瘤的生长。NF-kappaB,ERK1/2在贝母素乙抗肿瘤的活性中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通路,贝母素乙能够通过抑制AKT/NF-kappa,ERK1/2和P38通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同时还能通过抑制NF-kappaB,ERK1/2通路来抑制神经炎症,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免受损伤。贝母素乙也能够通过ROS/JNK信号通路来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并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抑制骨肉瘤的生长。贝母素乙还能够调控PI3K/Akt/mTOR通路减缓上皮间质转化进程并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及迁移[1]。

贝母素乙

分析检测

1、程显隆等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中药材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150mm×2.1mm,5μm),以甲醇-10mmol·L-1醋酸铵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0.2ml·min-1,用质谱检测器检测。结果:贝母素甲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4~28.13mg·L-1(r=0.997)和0.95~28.37mg·L-1(r=0.998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3%(RSD4.6%),106.4%(RSD4.8%)(n=6)。结论:方法灵敏、准确,非常适用于检测含量低,无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2]。

2、姜艳等人建立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17批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BDS-C18(4.0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流速为2.2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47.02~1003,46.92~1001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98.7%,RSD分别为2.1%,2.5%(n=6)。通过市售17批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制定了不同规格浙贝母的含量限度。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浙贝母的质量评价,为2005年版药典中浙贝母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3]。

参考文献

[1] 毕滢. 贝母素乙和光甘草定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22.

[2] 程显隆,肖新月,张南平,等. HPLC-MS法测定中药材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J]. 中国药师,2008,11(7):770-772. DOI:10.3969/j.issn.1008-049X.2008.07.016.

[3] 姜艳,李萍. 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57-1259. DOI:10.3321/j.issn:1001-2494.2005.16.018.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6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贝母素乙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