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壬尼草胺的香草基团上引入碘原子会导致香草素活性的转变(TRPV1 拮抗作用与 TRPV1 脱敏作用)并消除辣椒素类化合物的厌恶特性。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香草基团中碘化对辣椒素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和结果:为此,我们比较了壬尼瓦胺和三种碘衍生物 2-碘壬尼瓦胺 (2IN)、5-碘壬尼瓦胺 (5IN) 和 6-碘壬尼瓦胺 (6IN) 在一系列体外脂质氧化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即 37 °C 和热 (140°C) 下亚油酸的自氧化和 FeCl(3) 介导的氧化, 无溶剂氧化胆固醇。所有测试的化合物都可以保护亚油酸和胆固醇免受氧化降解,效力顺序为:壬酰胺>5IN>6IN,大约 2IN。我们的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在壬尼草胺的香草基团上引入碘原子会导致抗氧化活性降低,并且这种作用对碘在芳香环上的位置很敏感,5IN 基本上保留了壬尼草胺保护亚油酸和胆固醇免受自由基攻击的功效。此外,在非细胞毒性浓度下用 5IN 预处理,在 37 °C 下显着保留了 Cu(2+) 诱导的氧化损伤 LDL 2 h,抑制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减少及其氧化产物的增加。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5IN 在脂质过氧化的不同体外系统中发挥有用的抗氧化特性。再加上其缺乏辛辣性和 TRPV1 抑制特性,使这种酚类化合物有资格成为进一步体内研究的有吸引力的候选化合物。
方法和结果:该研究是在体外进行的,旨在研究辣椒素和壬尼瓦胺预处理的吲哚美辛透皮渗透的变化,这两种化合物化学性质类似于 Azone。 还评估了低频超声 (20 kHz) 和增强剂对吲哚美辛渗透的综合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辣椒素和壬尼瓦胺显着增强了吲哚美辛在裸鼠皮肤上的通量。两种类似物的增强效果非常相似,主要取决于测试的浓度。 组织学检查联合视觉评分显示辣椒素和壬尼瓦胺对皮肤结构的安全性。结论:与单独使用超声或增强剂相比,同时应用超声和增强剂显着增加了吲哚美辛的皮肤渗透性。与辣椒素联合使用比 Nonivamide 获得更好的效果。
红辣椒及其主要的辛辣成分辣椒素 (CAP) 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抗肥胖剂,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增强能量代谢、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并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 V 成员 1 (TRPV1) 来抑制脂肪生成。然而,CAP 与 TRPV1 受体的结合也是其刺激感的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其饮食摄入量。方法和结果:在这里,研究了不太刺激的结构 CAP 类似物 合成辣椒碱对 3T3-L1 细胞脂肪生成和潜在机制的影响。发现合成辣椒碱可减少平均脂质积累(脂肪生成的标志物),其程度与 CAP 相似,高达 10.4% (P < 0.001)。用特异性抑制剂反式叔丁基环己醇阻断 TRPV1 受体表明,与 CAP 一样,合成辣椒碱的抗成脂活性取决于 TRPV1 受体激活。此外,在脂肪生成过程中用 Nonivamide 处理的细胞中,促脂肪生成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的蛋白水平降低。
结论:miRNA 微阵列和数字液滴 PCR 分析结果表明 miRNA mmu-let-7d-5p 的表达增加,这与 PPARγ 水平降低有关。
与炎症相关的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通过激活三叉神经的化合物来抵消炎症是对抗这些疾病的一种策略。在黑辣椒或红辣椒中发现的已知三叉神经活性化合物是刺痛的 t-pellitorine、刺激性的辣椒素和刺激性较低的 合成辣椒碱
。本研究将 Nonivamide 的抗炎潜力与两种已知的抗炎化合物进行了比较,阐明了瞬时受体蛋白 (TRP) 通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法和结果:用 1 μg/mL 大肠埃希菌 (EC-LPS) LPS 刺激原代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 和 U-937 巨噬细胞诱导炎症。通过磁珠试剂盒分析确定 Nonivamide 减弱 EC-LPS 诱导的 PBMC 和 U-937 巨噬细胞中 IL-6 和 TNF-α 的释放。这种抗炎机制独立于核因子-κ B 通路,但可能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通路。此外,U-937 与三叉神经活性化合物和 TRPV1 或 TRPA1 拮抗剂的共同治疗消除了抗炎活性。结论:壬尼瓦胺具有与辣椒素和 t-pellitorine 相似的抗炎潜力。在 U-937 巨噬细胞中,测试化合物通过抑制 EC-LPS 诱导的 MAPK 通路激活来发挥抗炎作用。此外,TRP 通道激活在辣椒素和壬尼瓦胺的抗炎能力中发挥作用。
CAS号2444-46-4对应的是辣椒素,以下是关于辣椒素的详细解析:
中文名称:辣椒素
英文名称:Nonivamide
CAS号:2444-46-4
分子式:C17H27NO3
分子量:293.4
外观性质:白色或类白色固体粉末,不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微溶于二硫化碳。
熔点:54°C
沸点:200~210°C(Press: 0.05 Torr)
密度:1.1 g/cm3(另有说法为1.0±0.1 g/cm3)
闪点:190°C
溶解度:甲醇中100 mg/mL,clear to slightly hazy
酸度系数(pKa):9.76±0.20(Predicted)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中文别名:N-(4-羟基-3-甲氧基苄基)-8-甲基壬酰胺、N-(4-羟基-3-甲氧基苄基)壬酰胺、二氢辣椒素、合成辣椒碱、壬酸香草酰胺、壬酰-4-羟-3-甲氧基苄胺、壬酰香草胺、洛里维德、羟基甲氧基苄基壬酰胺、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碱、诺香草胺等。
辣椒素来源于人工合成的天然辣椒素类似物,也可从辣椒中分离得到。
它的生物合成经由香草胺(vanillamine)和脂肪支链两部分,最后在辣椒素合成酶(capsaicin synthase)作用下,两个片段经酰胺化即可“拼接”得到最终的辣椒素。
调味品:辣椒素是辣椒粉、辣椒酱、咖喱以及火锅底料中的重要成分,能够改善菜肴的口感和风味。
医药领域:可用于无瘾镇痛、抑制细菌真菌、促进血液循环,制成擦剂、酊剂、乳膏、贴剂等。辣椒素还具有很强的镇痛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疼痛、瘙痒等症状。
防污剂:辣椒素可以用作生物防污剂,涂于船舶及海上建筑物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防止藻类、贝类、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的附着。
驱避剂:辣椒素具有强烈的催泪催嚏作用,可用于制造催泪等驱逐器械和个人防卫用品。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害虫驱避剂,用于制造防白蚁、防老鼠的功能塑料粒料和涂料。
危险性:辣椒素对皮肤、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使用时应做好防护工作。
储存条件:应密封保存,在2~8°C的阴凉干燥通风处储存。
综上所述,CAS号2444-46-4代表的辣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和应用领域的化合物,在调味品、医药、防污和驱避剂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