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焦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也称为DL-2-氨基戊二酸。DL-焦谷氨酸是一种无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和乙醇。DL-焦谷氨酸的制法通常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对适当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的,而微生物发酵法则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通过代谢合成该氨基酸。
研究信息
1、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具有不会产生抗药性的特点,从而被作为抗生素的可能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存在着与传统抗生素环境联合暴露的可能,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联合效应的研究。谷月等人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受试生物,测定了7种QSIs(DL-焦谷氨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呋喃酮乙酸酯、2-甲基四氢呋喃-3-酮、3,4-二溴-2(5H)-呋喃酮、(R)-3-吡咯烷醇、D-脯氨醇)分别与磺胺甲恶唑(SMX)和盐酸强力霉素(DH)的二元联合毒性,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联合作用机制。根据结果分析,前5种QSIs作用于AI-2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2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LsrB蛋白,此通路与SMX、DH的作用通路互不影响,因此联合效应为相加;后2种QSIs作用于AI-1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1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SdiA蛋白,而SMX、DH的作用可能刺激SdiA蛋白的表达,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QSIs与SdiA结合,因而联合效应为拮抗。本实验研究可为传统抗生素与QSIs联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基础[1]。
2、蔡雨娇对我国大多数地区均可采集的洋槐蜜、枣花蜜、油菜蜜、荆条蜜、椴树蜜和仅在贵州麻江可以量产的蓝莓蜜以及神农架林区众多药用植物产出的百花蜜进行有机酸成分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2种有机酸成分在7种蜂蜜中均有检出,其中葡萄糖酸在每种蜂蜜中占比最大,不同品种蜂蜜的各有机酸成分含量和占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百花蜜的柠檬酸、琥珀酸、丙醇二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种蜂蜜,蓝莓蜜的L-乳酸含量最高,椴树蜜具有高莽草酸和奎尼酸的特性,油菜蜜的琥珀酸和柠檬酸含量十分丰富,枣花蜜是苹果酸含量最高的蜂蜜,荆条蜜的DL-焦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种蜂蜜等。基于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蜂蜜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神农架林区百花蜜与其他蜂蜜品种相比,在主要的有机酸成分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能准确的被区分开来[2]。
参考文献
[1] 谷月,孙昊宇,葛鸿铭,等. 群体感应抑制剂与磺胺甲恶唑、盐酸强力霉素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其机制初探[J]. 生态毒理学报,2017,12(6):83-90. DOI:10.7524/AJE.1673-5897.20160903001.
[2] 蔡雨娇. 基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蜂蜜中有机酸分析及储藏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