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苯达唑亚砜的作用机制及动力学研究

2025/10/22 10:21:09 作者:火华

简介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是苯并咪唑类的广谱抗寄生虫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成为抗棘球蚴的首要药物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得到普遍认可。然而,阿苯达唑是一种难以溶解的药物,它很难被身体吸收,这大大削弱了其治疗效果。长时间使用这种药物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和白细胞数量下降等。为了克服上述问题,Xiao SH 等制得了阿苯达唑乳剂;Panwar P 等成功制备了阿苯达唑脂质体,尽管上述剂型增强了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性,但它们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效果不佳,体内的血药浓度偏低,难以满足有效治疗的浓度要求,且制备过程相对复杂。科学研究指出,阿苯达唑在动物体内仅被用作一种“前体性药物”,真正起到杀虫效果的是它在体内的一级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1]。

 阿苯达唑亚砜的性状

阿苯达唑亚砜的性状

作用机制

阿苯达唑亚砜通过多种机制杀死寄生虫。其一阿苯达唑亚砜通过抑制富马酸还原酶,抑制寄生虫的新陈代谢,进而杀死寄生虫。富马酸还原酶是将蠕虫呼吸链中富马酸转换成琥珀酸的酶。其二阿苯达唑亚砜可以通过秋水仙碱位点与寄生虫细胞的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促进寄生虫微管器的分解,导致有丝分裂停止,随后通过凋亡诱导寄生虫死亡。其三阿苯达唑亚砜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来进而抑制生长因子表达,达到抑制寄生虫生长和扩散的效果[1]。

动力学研究

目前阿苯达唑亚砜的杀虫活性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动物通过摄入阿苯达唑后,经过肝脏代谢发挥。阿苯达唑在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较差,这使得阿苯达唑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效果不佳。大鼠口服阿苯达唑仅仅30%可以被胃肠道吸收。阿苯达唑分布在肝脏、肾脏、肌肉和脑组织中。口服后2 - 3h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阿苯达唑具有很强首过作用,进入动物体内后迅速经P450酶和黄素单加酶氧化为阿苯达唑亚砜,进而氧化为阿苯达唑砜。阿苯达唑砜通过氨基甲酸基团脱乙酰作用形成阿苯达唑-2-氨基砜。阿苯达唑原药在动物体内消除迅速,在血浆中浓度较低,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砜消除相较慢。人体血药中阿苯达唑亚砜的半衰期是8-12h;阿苯达唑的代谢物在羊体内的消除时间是96h,大鼠体内消除时间是18-24h[1]。

参考文献

[1]赵琪. 复方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亚砜浇泼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 2024. DOI:10.26977/d.cnki.gccgc.2024.000420.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29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阿苯达唑亚砜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