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泰乐菌素的动力学与稳定性

2025/11/6 9:18:15 作者:曼尼希

简介

磷酸泰乐菌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支原体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在畜禽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作为首选药物应用。对于其分子结构而言,其分子内含有多个羟基及糖苷键结构单元,整体化学性质表现为弱碱性。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研究人员采用传统制备工艺所获得的磷酸泰乐菌素产物纯度较低。因此,需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以有效维持其分子中内酯环结构及糖基部分的稳定性[1]。

 磷酸泰乐菌素的性状

磷酸泰乐菌素的性状

动力学与稳定性

静置实验的结果显示,把磷酸泰乐菌素放在二元双水相体系里,10个小时之内,它的分配系数从8.3上升到了14.3,之后就不再明显变化,保持稳定了。在温度为25°C的时候,磷酸泰乐菌素的某个分配相关参数k和另一个参数E同时达到了最大值。要是温度比这个还高,体系里的醇就会挥发得更厉害,而且磷酸泰乐菌素的内酯环也容易打开发生反应。用紫外监测的方法发现,在最好的实验条件下,放了12个小时后,磷酸泰乐菌素的吸光度下降幅度小于2%[1]。

分配行为

在“异丙醇-乙醇-K₂HPO₄”二元双水相体系中,磷酸泰乐菌素的分配系数(k)与萃取率(E)受体系组成影响显著。具体而言,当异丙醇、乙醇与原液的比例为2:1:7,K₂HPO₄浓度为20%,温度为25 °C,pH为6.0时,磷酸泰乐菌素的k值达到14.29,E值为82.8%,相较于单一体系提升了1.8倍。其机制在于磷酸泰乐菌素的弱碱性基团与HPO₄²⁻形成离子对,同时醇羟基与磷酸泰乐菌素的糖残基通过氢键作用增强了在上相的分配;此外,20%的盐浓度压缩了下相体积,进一步浓缩了磷酸泰乐菌素,从而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高效萃取[1]。

参考文献

[1] 梁丽娟,王勇平,郭佳,等. 二元双水相体系萃取磷酸泰乐菌素工艺的研究 [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 44 (03): 163-164.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7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磷酸泰乐菌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