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霉素的作用研究

2025/10/31 17:10:44 作者:火星人

茴香霉素(Anisomyc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来源于浅灰链霉菌。通常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 等有机溶剂。茴香霉素可特异性结合核糖体60S亚基,抑制肽基转移酶或80S核糖体系统,从而阻断蛋白质及DNA合成。同时,它还是一种JNK激活剂,能激活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特定细胞增殖。

茴香霉素

作用研究

1、何泳谕等人采用细胞毒性增殖实验、侵袭实验与迁移实验分析茴香霉素对人TNB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估茴香霉素与铁氧还蛋白1(FDX1)、二氢硫辛酰胺S-乙酰转移酶(DLAT)的结合情况,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茴香霉素对FDX1和DLAT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非茴香霉素处理相比,不同浓度茴香霉素处理的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茴香霉素可与FDX1、DLAT蛋白的多个关键氨基酸位点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实验表明,茴香霉素能够抑制FDX1和DLAT基因的表达(P<0.01,P<0.001,P<0.0001)。因此,茴香霉素可抑制人TNBC细胞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DX1/DLAT通路实现的[1]。

2、于哲等人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了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 A)刺激下评价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及MTT法分析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茴香霉素对Con 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茴香霉素对小鼠CD3+淋巴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茴香霉素浓度从1.0ng/ml逐渐增至25.0ng/ml,Con 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以10.0ng/ml和25.0ng/ml茴香霉素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r=-0.96,P<0.01).进一步发现,1.0~25.0ng/ml茴香霉素能够使Con A或PDB加Ion诱导的淋巴细胞停滞于G0/G1期,阻止其进入S期,且阻止作用随上述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r=-0.97,P<0.01和r=-0.98,P<0.01)。据此选用最佳剂量10.0ng/ml,茴香霉素能够明显抑制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P均<0.01)。因此,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2]。

参考文献

[1] 何泳谕,张晓东. 基于FDX1/DLAT信号通路研究茴香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三羧酸循环代谢的作用机制[J]. 妇儿健康导刊,2025,4(15):189-194. DOI:10.3969/j.issn.2097-115X.2025.15.040.

[2] 于哲,邢飞跃,王通,等. 茴香霉素在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中的作用[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27(10):888-892. DOI:10.3760/j.issn:0254-5101.2007.10.004.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茴香霉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