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
非苏拉赞(fexuprazan),化学名称为1-{5(2,4-二氟苯基)-1-[(3-氟苯基)磺酰基]-4-甲氧基-1H-吡咯-3-基}-N-甲基甲胺,分子式为C19H17F3N2O3S,分子量为410.41。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钾离子竞争性阻滞剂,其制备方法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图1 非苏拉赞性状图
合成路线
参考文献[1]根据不同的起始原料,对关键中间体5(2,4-二氟苯基)-4-甲氧基-1H-吡咯-3-羧酸甲酯(25)和目标物非苏拉赞的合成路线进行归纳总结,汇总的合成路线见图2。
图2非苏拉赞合成路线图
以2,4-二氟苯甲醛(8)与对甲苯亚磺酸(15)为原料,在碱性溶剂(甲酰胺)及酸(樟脑磺酸,CSA)催化的条件下反应得到N-[(α-对甲苯磺酰基(2,4-二氟苯基)甲基]甲酰胺(16);16在三氯氧磷作用下脱水生成[(α-对甲苯磺酰基)(2,4-二氟苯基)甲基]异腈(17);17在强碱氢化钠作用下与2-(甲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甲酯(3)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5。
以中间体(25)为原料,与3-氟苯磺酰氯(26)在强碱氢化钠下发生磺酰化反应得到5-(2,4-二氟苯基)-4-甲氧基-1[(3-氟苯基)磺酰基]-1H-吡咯-3-羧酸甲酯(27);然后以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L)作还原剂,将27的酯基还原为羟基,再使用氯铬酸吡啶盐(PCC)将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5-(2,4-二氟苯基)-4-甲氧基-1-[(3-氟苯基)磺酰基]-1H-吡咯-3-甲醛(28);28与甲胺反应形成席夫碱(Schiffbase),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非苏拉赞。
临床研究
非苏拉赞的Ⅲ期临床数据在2020年消化疾病周(DDW)上由韩国大熊(Daewoong)制药公司首次公布,研究显示,非苏拉赞为新型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患者在使用后的第8周出现99%的胃黏膜愈合率,且耐受性好。同时,非苏拉赞被证实具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疗效,在缓解烧心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上优于埃索美拉唑,而且缓解作用在夜间也持续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婷文,刘洋,程卯生.盐酸非苏拉赞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