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苷 A的提取与研究

2025/10/24 10:25:36 作者:风华

概述

番泻苷 A是从番泻叶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蒽醌苷类化合物,常表现为白色粉末。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番泻苷 A由番泻苷元与葡萄糖结合形成,水溶性较低。其主要作为刺激性泻药用于缓解便秘或肠道检查前的清肠准备,作用机制是刺激结肠黏膜神经,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番泻叶.jpg

番泻苷 A.jpg

采用经典恒温法,用反相HPLC法测定番泻苷 A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番泻苷 A 70℃时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番泻苷 A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不同,以pH4~7较为稳定[1]。

提取与纯化

将番泻叶制成中粉,加入乙醇溶液,水浴加热提取,提取液减压旋蒸回收乙醇后,冻干成粉末;取冻干粉末,高纯水重新溶解定容后,加入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动态吸附结束后,先用水洗至无色,后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番泻苷 A含量高于50%的洗脱流分,减压旋蒸回收有机溶剂,冻干成粉末;干法上样,加入到硅胶柱顶端,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合并番泻苷 A含量高于80%的洗脱流分,减压旋蒸回收有机溶剂,冻干成粉末即得。该发明方法工艺步骤较为简单易行,耗时短,溶剂消耗量少,所得柱层析产品中番泻苷 A纯度较高,可以满足科学研究中对番泻苷 A样品的纯度要求[2]。

应用

除了用于治疗便秘,促进排便,番泻苷 A还具有治疗肝癌的效果,下述研究还表明了角蛋白KRT7是治疗肝癌的药物作用靶点[3]。

实验流程.png

相互作用研究

为了研究番泻苷 A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该成分在体内的吸收,转运和分布等过程。研究人员采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基于荧光淬灭及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研究番泻苷 A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加入番泻苷 A后,BSA的荧光淬灭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淬灭曲线的斜率降低;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由计算结果可知番泻苷 A在蛋白上的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均小于7 nm。 初步断定,番泻苷 A与蛋白形成了复合物,且此淬灭过程为静态淬灭过程;BSA与淬灭体间均可以发生能量转移,说明牛血清白蛋白与番泻苷 A可发生能量转移[4]。

参考文献

[1]于波涛,宋宗辉,范开华,等.番泻苷A与B的稳定性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 2015, 30(4):3.DOI:10.13375/j.cnki.wcjps.2015.04.029.

[1]刘福德,王艺玮,孙永跃,等.一种番泻苷A的纯化方法和应用:CN202011131069.X[P].

[3]邬海龙,乐佳美,傅怡,等.番泻苷A在制备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用途:CN202011109088.2[P].

[4]王健,陈圣典,王甜叶,等.番泻苷A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海峡药学, 2021, 033(003):62-64.DOI:10.3969/j.issn.1006-3765.2021.03.018.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62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番泻苷 A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